红利差异税扣税是怎么算的?


红利差异税是对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根据持股期限的长短,按不同税率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简单来说,就是你持有股票的时间不一样,交税的比例也不一样。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证监会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85号)以及《财政部 税务总局 证监会关于继续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证监会公告2019年第78号)等相关规定: 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如果你持有某只股票超过1年才获得分红,那么这部分红利是不用交税的。 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举个例子,你持有某股票,在一个月内获得了1000元的红利,那么应纳税额就是1000×20% = 200元。 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按照10%的实际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比如你持有股票时间在1个月以上1年以内,获得了1000元红利,应纳税额就是1000×50%×20% = 100元。 对于挂牌公司(新三板)的股票红利差异税政策也是类似的。个人持有挂牌公司的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对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会先按照税前全额发放红利,然后证券公司等股份托管机构会根据你的持股期限计算并代扣代缴相应的税款。所以你最终收到的红利是已经扣除了红利差异税之后的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