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诈骗犯究竟是怎么通过手机号获取到个人信息的呢?

最近老是接到一些奇怪的电话,对方居然对我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感觉很不安全。我想知道诈骗犯具体是通过哪些途径,利用手机号来获取我的信息的,又该怎么防范呢?
展开 view-more
  • #诈骗犯罪
  • #信息泄露
  • #个人隐私
  • #信息保护
  • #防范诈骗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诈骗犯通过手机号获取个人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方式: 首先,是从存在管理疏漏的机构处获取。一些机构因保密机制不完善,导致消费者信息被窃取,比如汽车销售行业若缺乏必要保密措施,就可能使消费者信息泄露,进而引发汽车退税等骗局。 其次,利用技术手段。骗子可能借助伪基站嗅探获取电话号码,或者使用爬虫技术大规模搜集网络数据,包括个人在网络平台公开分享的信息,如贴吧发布的消息、社交工具上留下的痕迹等。 再者,通过非法购买或窃取。部分犯罪分子会从非法渠道购买或窃取公民个人信息,而相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也时有发生。例如,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若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 另外,当人们在一些虚假网站、虚假APP、虚假链接上填写个人信息时,也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比如一些假借“招聘、交友、婚恋”等借口的平台,要求填写详细个人简历和兴趣爱好,从而获取个人信息。 为避免个人信息被诈骗犯获取,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不随意借给他人身份证,对于不明经济活动不轻易透露身份信息,上网时不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信息,同时要妥善保管或及时销毁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单据。 相关法律依据方面,《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