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 有所为?
我现在年纪大了,就希望能过得开心,生活有保障,能有人依靠,也还想发挥点自己的余热。但我不知道在法律层面是怎么保障我们老年人能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的,想了解下具体情况。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老有所养”。它指的是老年人在生活中能得到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以及精神上的慰藉。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这就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据。比如说,子女要给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经常回家看看他们。
“老有所依”强调的是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有可靠的依靠。除了家庭赡养外,国家和社会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国家鼓励地方建立八十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等。这些规定让老年人在生活中多了一份保障,能更加安心。
“老有所乐”是指老年人能够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过得开心快乐。该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办好老年学校,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使得老年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 老有所为”体现了老年人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这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让他们能够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