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自己到了该赡养父母的年纪,想了解下在法律层面,到底有哪些规定来指导该如何赡养老人,包括在经济、生活照顾等方面具体要求是怎样的,想详细清楚地知晓相关法律内容。
展开


在我国,关于赡养老人有诸多明确的法律规定。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这从根本大法的层面确定了赡养老人是子女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也有相应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当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这里强调了赡养义务是双向的,父母抚养了子女,子女在父母需要时就要履行赡养责任。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得更为具体,赡养人应当在经济上供养老年人,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意味着子女要保障父母的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开销。同时,赡养人要在生活上照料老年人,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比如生病时的护理等。并且,还应当在精神上慰藉老年人 ,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能忽视老人的情感需要,像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天等都包含在内。 总之,赡养老人不仅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子女必须全面履行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责任,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相关概念: 赡养扶助:是指子女对父母在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赡养费:是子女在父母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时,付给父母用于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费用。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