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公共安全罪会被判多久,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类性质极为严重的犯罪,它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而是包含多个具体犯罪的统称。这类犯罪严重威胁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关于其量刑,一般来说,如果犯罪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已经对公共安全构成了现实的威胁,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一般会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说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是指没有导致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等情况。例如一些在人员相对较少的场所实施的,有危害公共安全可能性的行为,但及时被制止,没造成大的损害。 倘若犯罪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比如导致多人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等,那刑罚就会严厉很多。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像一些恶意纵火,烧毁大量建筑,导致很多人受伤甚至死亡的,就可能面临这样的重刑。 此外,过失犯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比如因为疏忽大意,操作不当引发了爆炸,造成一定后果,但主观恶性较小的情况。 不同的具体罪名在量刑上也会有所差异。比如破坏交通工具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再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总之,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况,包括犯罪手段、危害后果、主观故意等因素。司法机关会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进行公正的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