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假证的犯罪时效是多久?


买假证这一行为可能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或者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等罪名,不同罪名对应的犯罪时效有所不同。下面为你详细解释犯罪时效的概念和不同罪名的犯罪时效情况。 犯罪时效,简单来说,就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超过这个期限,一般就不再追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明确规定了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若买假证涉及的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可知,情节一般的,其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有期徒刑,犯罪时效是五年;情节严重的,法定最高刑为十年有期徒刑,犯罪时效则是十年。 如果买假证涉及的是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依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该罪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有期徒刑,所以犯罪时效是五年。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也就是说,一旦司法机关启动了相关程序,即便过了通常的犯罪时效,依然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