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工资多久结清才合法?


离职工资的结清时间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了解这些规定,能让劳动者在离职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这意味着,在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的同时,用人单位就有义务将工资一次性结算清楚。例如,小李在本月5号办理了离职手续,按照此规定,公司应在5号当天与小李结清工资。 不过,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工资核算等流程的需要,可能无法做到在离职当天就结清。各地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来进一步明确。比如,《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与劳动者办妥手续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的工资。而《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则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当日结清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及时结清离职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也就是说,劳动者可以先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其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仍不支付,劳动者还可以要求获得相应的赔偿金。 总之,从国家层面的规定来看,离职工资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结清。各地也有具体的规定来保障这一权益的落实。劳动者在遇到离职工资未及时结清的情况时,要了解自己的权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