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假账达到多少金额会被判刑?


做假账达到一定情形会涉嫌刑法中的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逃税罪等罪名,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不同罪名涉及做假账被判刑的金额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 首先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目前相关司法解释规定,造成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的等情形,会被追诉。 其次是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具有隐匿、故意销毁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等情形,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而追诉。 最后是逃税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通常来说,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