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怎样才构成盗窃罪?


在我国,盗窃行为要构成盗窃罪,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判断。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盗窃罪的定义。盗窃罪,通俗来讲,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里的“非法占有”,就是说行为人没有合法的理由去占有别人的财物,并且是想永远地把财物据为己有。“秘密窃取”则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被财物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取走财物。 从法律条文的规定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盗窃罪。这里有几个关键的构成情形: 一是“数额较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就属于数额较大。不过,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个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这个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比如经济发达地区可能数额标准会高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数额标准会低一些。 二是“多次盗窃”。多次盗窃指的是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这里不要求每次盗窃都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只要在两年内有三次以上的盗窃行为,就可能构成盗窃罪。 三是“入户盗窃”。这里的“户”,指的是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像住宅、院落等。只要是进入他人这样的住所进行盗窃,不论盗窃数额多少,都构成盗窃罪。因为入户盗窃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还侵犯了他人的住宅安宁权。 四是“携带凶器盗窃”。这里的“凶器”包括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也包括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的其他器械,比如棍棒、刀具等。携带凶器盗窃增加了对被害人的人身危险性,所以即使没有窃取到财物或者窃取财物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也构成盗窃罪。 五是“扒窃”。扒窃是指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这里强调的是在特定的公共场所,针对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进行盗窃,即使数额较小,也构成盗窃罪。 总之,判断一个盗窃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不能仅仅依据某一个因素,而要综合多个方面的情况,依据法律的规定来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