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业务的账务如何进行核算?


在我国,融资租赁业务是一种常见的金融业务模式,对于账务核算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会计处理要求。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融资租赁业务账务核算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融资租赁的概念。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1 号——租赁》,对于融资租赁业务的账务核算有详细规定。对于承租人而言,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例如,A 公司通过融资租赁租入一台设备,设备公允价值为 100 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为 95 万元,那么 A 公司应将 95 万元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确认相应的长期应付款和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间,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租赁内含利率或合同规定利率计算各期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方法。接着,我们看出租人的账务处理。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记录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例如,B 公司作为出租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最低租赁收款额为 120 万元,初始直接费用为 5 万元,未担保余值为 10 万元,那么应收融资租赁款为 125 万元,并确认相应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在租赁期间,出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此外,对于融资租赁业务中的资产折旧,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租赁资产折旧。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总之,融资租赁业务的账务核算需要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准确记录各项收入、成本和资产状况,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