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销应税消费品计提的消费税该怎么做?


在理解代销应税消费品计提消费税的做法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消费税的概念。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目的是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对于代销应税消费品,这属于一种销售行为,在符合条件时就需要缴纳消费税。 首先,关于计税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纳税的应税消费品,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销售额×比例税率;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纳税的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 = 销售数量×定额税率;而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算纳税的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 = 销售额×比例税率 + 销售数量×定额税率。这里的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 其次,在会计处理方面。当企业发生代销应税消费品计提消费税业务时,在计提消费税时,借记“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在实际缴纳消费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再者,时间规定也很重要。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根据结算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或者无书面合同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采取其他结算方式的,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所以,企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计提和缴纳消费税,避免逾期产生滞纳金等问题。 最后,代销企业还需要注意准确核算代销业务的销售额和销售数量等数据。如果核算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消费税计算错误,从而面临税务风险。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销售台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关注税法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的税务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