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家庭财政应该如何分配?
刚结婚不久,和伴侣在家庭财政分配上有分歧。我觉得应该设立共同账户,两人收入都放进去,按需支出;伴侣则想各管各的,有大开销时再商量。想知道从法律角度看,婚后家庭财政到底该怎么分配才合理合法。
展开


婚后家庭财政分配在法律上并没有强制规定一个固定的模式,夫妻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意愿来协商确定。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等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这意味着在法律层面,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 一种常见的财政分配方式是设立共同账户。夫妻双方将部分或全部收入存入共同账户,用于家庭的日常开销、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共同生活支出。这种方式体现了夫妻在经济上的合作与共享,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同时,双方对共同账户的资金使用有平等的知情权和决策权。例如,购买家庭大件物品时,双方可以共同商量决定是否支出以及支出的金额。 另一种方式是各管各的收入,同时明确各自的支出范围和责任。比如一方负责家庭的房贷、车贷等固定支出,另一方负责日常生活的水电费、食品采购等费用。当遇到重大开销,如子女的留学费用、家庭成员的重大医疗支出等,双方再共同协商分担的比例。这种方式给予了夫妻双方一定的经济独立性,但也需要在重大事项上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无论选择哪种分配方式,都需要夫妻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并充分尊重对方的意见和需求。如果在财政分配过程中出现争议,双方可以通过沟通、调解等方式解决,若无法达成一致,也可以寻求法律途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处理财产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