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撤销法院执行记录?


在法律领域,法院执行记录通常是指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记录,这些记录反映了案件的执行情况,包括被执行人是否履行义务等信息。当被执行人履行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后,就可能涉及到申请撤销法院执行记录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明确可以申请撤销执行记录的情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十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一)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 (二)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 (三)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 (四)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 (五)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 (六)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 (七)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 接下来,说说申请撤销执行记录的具体流程。第一步,准备相关材料。通常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证明,用以证明你的身份信息;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也就是当初涉及执行案件的判决书、裁定书等;以及证明你已经履行完义务的材料,比如还款凭证、和解协议履行证明等。第二步,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在申请书中,要清晰地说明你已经履行完义务的情况,请求法院撤销执行记录,并附上前面准备好的相关材料。第三步,等待法院审查。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如果符合撤销条件,法院会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如果是符合上述规定中已履行义务等情形,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但整个审查和处理过程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材料的完整性、法院的工作安排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具体操作流程和要求上可能会存在一些细微差异。所以,在申请撤销法院执行记录时,最好先与执行法院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要求和程序,确保申请能够顺利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执行记录可能带来的影响,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