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如何争取不被拘留?


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在我国,醉驾已经入刑,构成危险驾驶罪。 首先,要明确一点,醉驾后争取不被拘留并非易事,但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实现的。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向公安机关申请取保候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也就是说,如果符合上述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可以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经办案机关审查同意后,申请人要提供保证人担保或者交纳保证金。 除了申请取保候审,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当事人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争取有利结果:保持冷静理智,避免出现过激行为;诚恳地向相关部门表达自己的悔意和对错误行为的深刻认识,如实说明醉驾的原因,且要有合理证据支持;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若有过往良好的驾驶记录,没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也可作为争取不拘留的有利因素;还可以主动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展现自己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和改正错误的决心 。 相关概念: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追逐竞驶,情节恶劣;醉酒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