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如何争取不被拘留?


在法律上,拘留分为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对于醉驾行为涉及的主要是刑事拘留,若符合条件,也可能面临行政拘留。我们先来了解下相关的法律概念。 醉驾指的是在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即为醉驾。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这里的拘役是一种刑事处罚,在判决前嫌疑人可能会被刑事拘留。 若想争取不被拘留,以下途径可供参考。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此外,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比如,醉酒驾驶机动车刚启动就被查获,尚未驶入道路等情形,有可能被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 如果最终被法院判处拘役,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争取适用缓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