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签订风险?


在拆迁过程中,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签订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为了防范签订该协议时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首先,要确保拆迁主体合法。在签订协议前,一定要核实拆迁方是否具备合法的拆迁资格。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由其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所以,要查看拆迁方是否有相关的授权文件和资质证明。如果拆迁主体不合法,所签订的协议可能会面临无效的风险。 其次,仔细审查协议内容。协议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包括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补偿方式一般有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被拆迁人有权选择。对于补偿金额,要参考周边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确保补偿合理。同时,要注意协议中关于支付期限和方式的约定,避免出现拖延支付等情况。对于产权调换的房屋,要明确其位置、面积、质量等细节,防止出现实际交付的房屋与协议约定不符的情况。 再者,注意协议的违约责任。协议中应当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以便在一方不履行协议时,另一方能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拆迁方未按照协议约定支付补偿款或者交付产权调换房屋,被拆迁人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同时,被拆迁人也要注意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避免因自身违约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保留相关证据。在签订协议过程中,要注意保留与拆迁有关的所有文件、资料和沟通记录,如拆迁公告、评估报告、协商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发生纠纷时可能会起到关键作用。如果对协议内容有异议或者存在疑问,要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避免盲目签订协议。 最后,谨慎签字。在签字前,一定要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协议的内容和含义,不要轻易相信拆迁方的口头承诺。如果对协议中的某些条款不满意,可以与拆迁方进行协商,争取修改。只有在自己认为协议内容公平、合理,并且符合自己的利益时,再签字确认。 总之,防范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签订风险需要被拆迁人保持警惕,仔细审查协议内容,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