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费用是怎么计算的?


在法律上,侵权费用的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规则可循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计算侵权费用。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这就意味着,如果是人身权益被侵权,计算侵权费用可以看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失,比如因为侵权行为导致的医疗费、误工费等实际支出。也可以看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比如侵权人通过侵犯他人肖像权用于商业广告而获得的利润。当这两者都难以确定时,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裁量。 其次,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可以参照该权利使用费给予赔偿。对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权利使用费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这表明在著作权侵权中,计算方式与人身权益侵权类似,但还多了参照权利使用费赔偿的途径,并且对于故意侵权情节严重的有惩罚性赔偿规定。 再者,在商标侵权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这里也体现了从权利人损失、侵权人获利、商标许可使用费等多方面来计算侵权费用,并且同样有针对恶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 最后,无论是哪种侵权类型,在计算侵权费用时,被侵权人都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如医疗费用发票、合同、销售数据等,以便准确计算损失和获得合理的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