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净利润该怎么计算?


当期净利润是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获得的最终盈利成果,它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计算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白净利润的计算是一个逐步推导的过程。第一步,算出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它的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研发费用 - 财务费用 + 其他收益 + 投资收益( - 投资损失) + 净敞口套期收益( - 净敞口套期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信用减值损失 - 资产减值损失 + 资产处置收益( - 资产处置损失)。这里的营业收入就是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营业成本则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税金及附加是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销售费用是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性费用。研发费用是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化支出。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其他收益主要是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除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以外的政府补助。投资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后的净额。净敞口套期收益或损失是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是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 年)的要求计提的各项金融工具信用减值准备所形成的预期信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或损失是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相关依据可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 30 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步,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算出利润总额。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比如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像罚款支出等。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计算净利润。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综上所述,要计算当期净利润,需要按照上述步骤,依次算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最终得出净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