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应纳税额该怎么计算?


本期应纳税额指的是在当前这个纳税期间内,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应该缴纳的税款金额。不同的税种,其应纳税额的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 先来说说增值税。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一般纳税人的本期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本期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这里的当期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除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外,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以下简称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纳税额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其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再看看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还有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以工资、薪金所得为例,应纳税额 =(工资薪金所得 - “五险一金” - 扣除数)×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