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低保户如何报销费用?


在医院里,低保户报销医疗费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及流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这是最基础的保障,低保户作为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群,在就医时可享受基本的医疗费用报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一般来说,低保户在参保时可能会享受政府的参保资助,缴费相对较少甚至无需缴费。就诊时,持本人的医保卡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在结算时,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的费用,医院会直接进行结算,患者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 其次是大病保险报销。当低保户的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额度后,还可以通过大病保险进行二次报销。依据相关政策,大病保险是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具体的报销比例和起付线各地有所不同,通常起付线会低于普通参保人群,报销比例会高于普通参保人群。例如,有的地方规定大病保险起付线为1万元,低保户可能降至5000元,报销比例可能达到60% - 80%。 此外,还有医疗救助。医疗救助是针对低保户等困难群众的一项补充保障措施。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救助可以对低保户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申请医疗救助时,低保户需要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医疗费用票据、病历等材料,经审核通过后,民政部门会给予相应的救助资金。 不同地区可能还会有一些地方性的补充保障政策,比如慈善救助、医院的减免政策等。建议低保户在就医前向当地的医保部门、民政部门咨询了解具体的报销政策和流程,以便在就医时能够顺利报销费用。同时,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医疗费用票据、病历等材料,以备报销和申请救助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