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公摊面积变大该如何维权?


当遇到房屋公摊面积变大的情况时,业主可以通过多种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要明白相关的法律概念。公摊面积是指整栋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由整栋建筑物的产权人共同分摊所有的公用建筑面积之和。在购房合同中,一般会明确约定公摊面积的范围和比例等内容。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的,应予支持。买受人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买受人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面积误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出卖人承担,所有权归买受人。 当发现公摊面积变大后,第一步可以与开发商进行协商。以友好的方式与开发商沟通,指出合同约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要求开发商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例如,要求开发商按照上述法律规定进行房价款的结算调整。 如果协商不成,业主可以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投诉。房地产管理部门有监管房地产市场的职责,他们可以对开发商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业主可以携带购房合同、相关证据等材料,向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反映情况,请求他们介入处理。 若投诉也无法解决问题,业主还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来维权。聘请专业的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业主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如购房合同、房屋测绘报告等,以证明开发商存在违约行为。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情况,做出公正的判决。 总之,在面对房屋公摊面积变大的问题时,业主应及时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