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如何定罪?


医疗事故的定罪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明确的规定和判定标准。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医疗事故定罪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医疗事故罪的定义。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里的“严重不负责任”,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诊疗护理职责。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要判断一起医疗事件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条件。 第一,主体必须是医务人员。这里的医务人员是指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剂人员等。 第二,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也就是说,医务人员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后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后果的发生。 第三,客观方面必须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与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擅离职守、违反操作规程等。例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导致患者术后感染死亡,这种情况下医生的行为就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 第四,必须达到法定的危害后果,即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对于“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参照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中二级医疗事故和三级医疗事故的标准。 当发生医疗事故纠纷时,一般首先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如果鉴定结果表明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卫生行政部门会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 总之,医疗事故的定罪是一个严谨的法律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如果遇到疑似医疗事故的情况,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