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查出卖假酒该怎么处理?


当工商查出售卖假酒的情况时,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假酒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售卖假酒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假酒通常存在以次充好、假冒注册商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问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角度来看,该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如果工商查出卖假酒,会先责令商家停止销售假酒,然后没收剩余的假酒。同时,会根据假酒的货值金额来确定罚款金额,最低是货值金额的百分之五十,最高可达三倍。要是商家通过卖假酒有了违法所得,这部分所得也会被没收。如果卖假酒的情节很严重,比如长期大量售卖假酒,工商部门可能会吊销商家的营业执照。要是卖假酒的行为构成了犯罪,就会移交给司法机关,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来追究刑事责任。 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卖假酒属于典型的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工商部门除了进行上述处罚外,还会把商家的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布,这会对商家的信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其未来的经营。 另外,如果假酒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约束。该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等情况,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如果假酒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比如含有有害物质,就会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工商查出卖假酒的处理方式包括责令停止销售、没收假酒和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严重的还会追究刑事责任。商家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避免售卖假酒等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