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笔录怎样认定为诈骗?
我遇到个事儿,在一个纠纷里有人疑似篡改了笔录,我怀疑这可能构成诈骗。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到底怎么判断这种篡改笔录的情况能不能认定为诈骗。是看金额,还是有其他的标准呀?想弄清楚具体认定的规则 。
展开


首先来说,篡改笔录本身并不一定就构成诈骗哦。诈骗呢,简单理解就是通过欺骗手段,让别人产生错误认识,然后自愿把财物交出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篡改笔录是为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此骗取公私财物,并且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那就可能被认定为诈骗。一般来说,诈骗行为所涉及到的金额一旦超过人民币3000元,便达到了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门槛 。 比如,在一个借贷纠纷里,有人篡改笔录,虚构对方借了更多钱的事实,以此来向对方索要钱财,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被认定为诈骗。但要是篡改笔录只是单纯为了扰乱司法程序,没有骗取财物的故意,那就可能不构成诈骗,而是涉及其他违法行为。 总之,认定篡改笔录是否构成诈骗,关键要看有没有以骗取财物为目的,有没有通过篡改笔录实施了欺骗行为,以及骗取的财物数额是否达到标准等多方面因素。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