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怎样界定见义勇为行为?

我在生活中看到有人做好事,但不太确定这算不算是见义勇为。我想知道法律上是怎么界定见义勇为行为的,具体有哪些标准和条件,希望能有清晰的解释,这样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我就能判断了。
展开 view-more
  • #见义勇为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在法律上有其特定的界定方式。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见义勇为指的是在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的前提下,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人没有必须去做的义务,但出于正义和善良,主动去帮助他人、维护公共利益。 界定见义勇为行为,首先要看行为人的主观动机。行为人必须是出于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实施的行为,就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例如,张三看到李四被抢劫,他不是为了帮助李四夺回财物,而是想趁机拿走财物归自己所有,这种行为就不符合见义勇为的主观条件。 其次,行为的客观表现也很重要。该行为必须是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比如,王五看到有人正在盗窃店铺财物,他挺身而出制止了盗窃行为,这就属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见义勇为。再如,赵六在火灾现场积极参与救援,帮助疏散群众和灭火,这就是抢险救灾方面的见义勇为。 另外,行为人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也是关键要素。如果是警察、消防员等具有法定职责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实施的行为,通常不认定为见义勇为。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要求。比如警察在执行任务时抓捕犯罪嫌疑人,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不属于见义勇为。但如果他们在非工作时间、非职责范围内实施了保护他人的行为,也可以认定为见义勇为。 在我国,虽然没有统一的见义勇为立法,但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条例。以《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为例,该条例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奖励和保护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这表明不同地区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具体的界定和规范。 总之,界定见义勇为行为需要综合考虑主观动机、客观表现以及是否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等多方面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认定见义勇为行为,保护和鼓励这种高尚的社会行为。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