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典中继承范围如何认定?
我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些财产,但我不知道哪些是可以作为遗产继承的。我想了解一下,在我国民法典里,继承范围是怎么认定的呢?像老人名下的房产、存款肯定是能继承的,那一些收藏品、债权之类的算不算呢?
展开


在我国《民法典》中,继承范围的认定是有明确规定的。首先,我们要了解继承的财产被称为遗产,它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也就是说,只有属于死者个人所有且合法的财产才能被继承。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这就明确了遗产的范围。 常见的可以继承的财产有很多。比如公民的收入,这包括工资、奖金、投资收益等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金钱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也在可继承范围内,像老人名下的房产、银行里的存款以及家里的家具、电器等都属于此类。 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同样可以继承,如果你家里老人有在农村的宅基地上种植的树木,或者饲养的家畜、家禽等,这些都是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的。 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也能被继承。比如老人收藏的字画、书籍等,只要来源合法,都属于遗产范围。 对于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例如一些小型的生产设备等,也能由继承人继承。 另外,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也可以继承。比如老人写了一本书,在他去世后,因为这本书产生的版税等财产收益,继承人是可以继承的。 还有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这包括债权等。例如老人借给别人的钱,在他去世后,这笔债权也是可以由继承人来主张的。 然而,也有一些财产是不能被继承的。比如具有人身专属性的权利,像抚恤金、生活补助费等,这些是给予特定人的补偿,不能作为遗产继承。还有一些非法财产,自然也不能被继承。所以,在认定继承范围时,要综合考虑财产的性质、来源等因素,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来准确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