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行使诉权引发的名誉权纠纷应怎样认定?
我之前因为一些事情向法院起诉了别人,行使了自己的诉权。但现在对方说我这样做损害了他的名誉权,还闹起了纠纷。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这种因为行使诉权引发的名誉权纠纷到底是怎么认定的呢?
展开


在探讨因行使诉权引发的名誉权纠纷如何认定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名誉权和诉权的概念。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而诉权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和应诉,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以保护其民事权益的权利。 判断因行使诉权是否引发名誉权纠纷,关键在于看行使诉权的行为是否存在违法性以及是否对他人名誉造成了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在认定此类纠纷时,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是行使诉权的目的。如果当事人是出于恶意,滥用诉权,例如明明没有事实依据却故意提起诉讼,意图通过诉讼来诋毁他人名誉,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比如,甲为了让乙在生意伙伴面前名誉受损,虚构乙欠款的事实并提起诉讼,这种行为就有很大可能被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其次是在诉讼过程中的行为。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在诉讼中故意散布虚假事实、恶意中伤对方,也可能导致名誉权纠纷。比如,在法庭辩论中,一方当事人无端指责对方存在商业欺诈行为,但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这种言论可能会对对方的商业信誉造成损害。 最后是看是否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后果。这种损害后果主要表现为他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如果因为当事人行使诉权的行为,使得他人在工作、生活、社交等方面受到了负面影响,例如他人的合作伙伴因为诉讼事件而终止合作,那么就有可能认定存在名誉权损害。 总之,在因行使诉权引发的名誉权纠纷认定中,需要综合考虑行使诉权的目的、过程中的行为以及是否造成实际损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