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后逃逸的酒驾行为该如何认定?
我喝酒后开车,结果在路上有点小刮擦,当时害怕就直接逃逸了。现在心里很慌,不知道这种饮酒后逃逸的情况,法律上是怎么认定酒驾行为的,会不会因为逃逸就更难认定,还是有其他特殊的认定方式呢?
展开


在探讨饮酒后逃逸的酒驾行为认定方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酒驾的基本概念。酒驾一般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标准的行为。依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饮酒驾车;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驾车。 对于饮酒后逃逸的情况,即使驾驶人逃离了现场,无法当场进行酒精检测,也并不意味着就无法认定酒驾行为。司法实践中,有多种途径来认定。首先,证人证言是重要的证据来源。比如现场有目击证人看到驾驶人饮酒后驾车,或者有人证明驾驶人在驾车前有饮酒行为,这些证人的陈述可以作为认定酒驾的参考。 其次,视听资料也能起到关键作用。例如道路监控视频,可能记录下驾驶人驾车时的状态,如行驶轨迹异常、操作不规范等,结合其他证据,可以间接推断驾驶人是否酒驾。另外,饭店、酒吧等场所的监控,如果能显示驾驶人饮酒的情况,也有助于认定。 再者,民警到达现场后,会进行勘查和调查。如果发现车辆存在碰撞痕迹、驾驶人有酒驾后的生理表现(如口齿不清、走路不稳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认定酒驾的线索。 最后,《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指出,当事人被查获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气酒精测试或者提取血样前又饮酒,经检验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标准的,应当认定为醉酒驾车。这也表明,即使逃逸后再检测,只要符合相应标准,依然会被认定为酒驾或醉驾。 饮酒后逃逸并不能逃避酒驾的认定,法律会通过多种方式和证据来综合判断。所以,一旦发生酒驾情况,不应选择逃逸,而应积极面对,配合执法部门的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