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员诈骗金额该如何认定?
我遇到了行政人员诈骗的事情,现在涉及到金额认定问题。我不太清楚对于行政人员这种身份,在法律上诈骗金额是按照什么标准和方式来认定的,想知道有没有特殊规定,所以来问问大家。
展开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诈骗的基本概念。诈骗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让他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产的行为。对于行政人员实施诈骗行为,在金额认定上其实和普通公民实施诈骗是遵循相同的法律规则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对应“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这里的数额认定是判断诈骗罪量刑的重要依据。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认定诈骗金额通常会以行为人实际骗取到手的金额为准。例如,行政人员通过虚构项目,骗取他人交付的资金,实际拿到手的钱数就是诈骗金额的基础。不过,如果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被害人虽然交付了财物,但行为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实际控制该财物,这种情况可能会按照未遂来处理,但在认定未遂金额时,依然是按照原本想要骗取的金额来考量。 另外,如果诈骗行为涉及多次,会将每次诈骗的金额累加起来认定总的诈骗金额。但如果其中有部分金额已经被行为人退还,在量刑时可能会予以酌情考虑,但退还的金额依然会计入总的诈骗金额当中。 对于行政人员诈骗金额的认定,并没有因为其身份而有特殊的金额认定标准,主要还是依据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做法来进行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