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和掩隐罪如何认定无罪?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掩隐罪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简称,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帮信罪认定无罪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比如只是偶尔为他人提供了一点很轻微的网络技术支持,没有造成任何实际危害后果,就可能不被认定为犯罪。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也不追究刑事责任。例如帮信罪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有期徒刑,经过五年后就过了追诉时效。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情况,这种是国家基于特定原因对罪犯赦免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像有些涉及帮信罪情节轻微案件,被害人不追究了,也就不认定有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自然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从犯罪构成角度,如果被协助者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那么帮信行为也不构成犯罪。因为帮信罪本质上有从属性,依赖主犯罪成立。而且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确知道自己在协助他人实施网络犯罪,要是只是模糊推测,证据不足证明其明知,也不能认定犯罪。若行为人事前有协助嫌疑,但没实施实质性协助行为,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也不能认定。此外,如果所制作和销售的软件去向不明,无法确定其行为与犯罪的关联性,也不符合起诉要求,不能认定为犯罪。 掩隐罪认定无罪情况如下:同样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几种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也适用于掩隐罪。从犯罪构成看,如果确实不知道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实施了窝藏、转移等行为,不构成犯罪。比如有人将自己合法购买的物品暂存他人处,后来发现该物品是犯罪所得,但一开始并不知情,这种情况就不构成掩隐罪。如果虽然有掩饰、隐瞒行为,但情节极其轻微,危害不大,比如只是偶尔帮助转移了少量价值不大的物品,也可能不被认定为犯罪。同时,如果证据不能充分证明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属于证据不足,也不能认定有罪。 总之,无论是帮信罪还是掩隐罪,认定无罪要综合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事实、证据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