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该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认定比较复杂,咱们一步步来看。 首先,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呢?简单说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目的是推卸、逃脱责任。 在民事责任方面,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要是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那就得承担全部责任。比如说,事故中你逃逸了,对方能证明自己也有一定过错,像没按规定车道行驶等,那你的责任可能会减轻;但要是你逃逸后还破坏现场,那基本就是你承担全部责任了。 从行政责任来讲,《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也就是通常说的终生禁驾。这可是很严厉的处罚,意味着以后不能再合法开车了。 刑事责任方面,如果只是一般的交通肇事逃逸,没有造成人员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可能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要是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比如撞伤人后逃逸,导致伤者因为没及时得到救治死亡,就会面临这种重刑。 具体认定责任时,还有多种情形。比如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无论事故各方的实际责任如何,均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意外事故),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 相关概念: 交通肇事逃逸: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终生禁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