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损害如何定责?


医疗事故损害定责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法律规定的过程。 首先,定责通常会由专业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来进行。他们会全面评估医疗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仔细审查医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像是否存在违反医疗常规规范的操作、治疗中有无失误、医院管理是否到位等。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完全责任,就是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是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要赔偿全部损失 。 二是主要责任,即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是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到次要作用,医疗机构一般需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 三是次要责任,意味着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只起到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 四是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的作用很轻微,赔偿不超过全部损失的10%。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 。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规定,患者因医疗事故遭受损害,有权请求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如果经过鉴定,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存在过失,并且这个过失给病人造成了伤害,那么医疗机构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总之,医疗事故损害定责有着严谨的法律规定和专业的鉴定流程,以保障患者和医疗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完全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主要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次要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轻微责任: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对等责任:医、患双方各负担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