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年龄怎样确定?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法律问题,而犯罪年龄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对未成年人的定罪和量刑。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未成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这是从年龄上对未成年人的一个基本界定。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户籍证明、出生证明文件、学籍卡、人口普查登记、无利害关系人的证言等证据材料。一般情况下,以户籍证明为准。户籍证明是公安机关登记的公民出生日期等信息,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证明力。比如,孩子户口本上登记的出生日期,就是确定其年龄的重要依据。
然而,有时候户籍证明可能存在不准确性。如果有其他证据材料足以推翻户籍证明所记载的年龄时,应结合其他证据材料进行认定。例如,出生证明文件可能更能准确反映孩子的实际出生时间。如果出生证明上的日期与户籍证明不一致,经过调查核实后,会以更准确的出生证明日期为准。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年龄不明的,可以委托进行骨龄鉴定或其他科学鉴定。当鉴定结论能够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时,可以作为判断犯罪嫌疑人年龄的证据使用。但如果鉴定结论不能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而且鉴定结论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 龄在刑法规定的应负刑事责任年龄上下的,应当依法慎重处理。
我国刑法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做出了不同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总之,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确定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证据材料,以确保法律的准确适用和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开发商会提前交 房吗
欠了银行131万现在还不起会有什么后果?
脑梗被医院误诊,医院该承担多少责任?
大巴车该怎么举报?
驳回商标注册申请复审是怎样的?
三轮车被交警扣了该怎么处理?
诈骗案一直不开庭会有什么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共有多少条?
驾驶证借给别人用会有什么后果?
医保基金监管综合评价为优秀意味着什么?
矫正人员离婚需要汇报吗?
一人出钱一人出力的情况下利润该如何分配?
租房合同未履行是否可以退租?
离婚财产分割诉讼费是多少钱?
老人养老在手机上怎么审证?
可以减少或中止给付子女抚养费吗?
专利侵权案件中网络销售的管辖是怎样规定的?
销售假冒服装5万元以上的罚金是多少?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