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伤残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工伤伤残等级是指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是对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后,在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确定工伤伤残等级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着不同的赔偿标准和待遇水平。比如,伤残等级越高,获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赔偿可能就越多。
关于工伤伤残等级的评定依据,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 - 2014)。该标准根据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与日常生活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伤残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伤残程度进行综合判定分级。例如,对于肢体损伤,会考虑肢体缺失的程度、关节功能丧失的情况等;对于眼部损伤,会考虑视力下降的程度等。
评定工伤伤残等级的流程一般如下:首先,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申请时需要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等。然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 定意见。最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不同伤残等级的,享受不同的待遇。比如,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同时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等。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对杀人案知情不报违法吗
投资电影合同可以寄回吗,该怎么写范文?
仲裁过程中能否进行诉讼?
办公租赁合同会坑人吗?
超市中奖是否需要缴税?
欠费空号一年了通常要交多少钱?
二级残疾人是否可以免交医保费?
公费医疗需要缴纳多少年?
医保卡上有余额却不能刷是怎么回事?
出租房屋是否需要缴税?
法院巡回审判车有什么作用?
被执行人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如何处理?
滴滴车证人证如何办理?
摩托车驾照到期换证的最迟期限是多久?
驾驶证分扣完了会怎样?
有拘役前科是否不可以判缓刑?
公安会用移动号码打电话吗?
离职员工侵犯商业秘密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合伙公司不注销对股东有什么后果和影响?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