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海洋区域的组成部分?


在了解如何区分海洋区域的组成部分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海洋区域组成部分的相关概念。一般来说,海洋区域主要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 内水,简单来讲,就是国家领陆范围内以及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它就好比是国家陆地内部的湖泊、河流一样,完全处于国家主权的管辖之下。外国船舶未经许可,是不可以随意进入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 领海是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12海里。领海如同国家领土的延伸,国家对领海享有主权权利,外国船舶在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权,但必须遵守沿海国的法律和规章。 毗连区是在领海以外而又与领海毗连,由沿海国对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个海域。它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毗连区的设立主要是为了维护沿海国在某些特定方面的利益。 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在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享有对自然资源的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等主权权利,以及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辖权。外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自由。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的重要权利。 大陆架是指沿海国陆地领土在海底的自然延伸部分。沿海国对大陆架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如果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 区分这些海洋区域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以领海基线为起点,按照不同的距离标准来划分。领海基线是确定海洋区域的重要依据,它的划定方式有正常基线法和直线基线法等。通过对这些法律规定和划分标准的了解,我们就能较为清晰地区分不同的海洋区域组成部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