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比例是如何划分的?
前几天我开车和另一辆车撞了,交警说我是主要责任。我想知道在交通事故里,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具体比例是怎么确定的呀?是固定的数值,还是会根据不同情况变化?我不太清楚后续赔偿这些怎么按比例来,想了解下具体规定。
展开


在交通事故中,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比例划分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首先,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具体比例 。不过在司法实践和多数判决中,一般主要责任承担70%的责任,次要责任承担30%的责任。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划分方式。 这里所说的责任比例,简单来讲,就是在事故导致的损失赔偿等方面,双方按照这个比例来承担。比如事故造成了10万元的损失,主要责任方可能就要承担7万元,次要责任方承担3万元。 法律依据方面,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比例的法条,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提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这就是责任划分的大原则。 另外,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当事人负主要原因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当事人负次要原因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不过,如果涉及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情况会有所不同。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总之,交通事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比例通常以70%和30%为主,但具体情况还得结合事故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