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财产怎么分割才能对抗债权人?


在探讨离婚协议财产分割如何对抗债权人之前,我们先明确几个关键的法律概念。 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的书面协议。而债权人则是指享有债权的人,也就是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一定义务的人。所谓对抗债权人,简单来说就是当债权人向夫妻一方或双方主张债权时,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约定能够得到法律认可,不被债权人随意打破。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夫妻共同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后,主张由另一方按照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承担相应债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约定不能直接对抗债权人。但是,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债权人对财产分割的影响。首先,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中要对债务进行明确的划分,清晰界定哪些是夫妻共同债务,哪些是个人债务。对于共同债务,要明确双方的承担比例和方式。其次,该债务必须是真实合法的。如果存在虚构债务等情况,债权人有权要求重新分割财产。再者,要确保债权人知晓并同意该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债权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约定对其不具有约束力。最后,财产分割协议不能存在恶意逃避债务的情形。如果夫妻双方通过不合理的财产分割方式,将大部分财产转移给一方,以逃避对债权人的债务,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该财产分割协议。 总之,要想让离婚协议财产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债权人,需要遵循法律规定,合理合法地进行财产分割和债务划分,并且要充分考虑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