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行政复议调解?


行政复议调解是指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复议机关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协议,从而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做好行政复议调解: 首先,要遵循合法原则。这是行政复议调解的基本前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行政复议调解必须在法律、法规、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也就是说,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例如,在涉及行政处罚的复议案件中,不能通过调解让行政机关作出低于法定最低处罚标准的决定,否则就违反了合法原则。 其次,坚持自愿原则。自愿是调解的核心要素。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行政相对人,都必须是出于真实意愿参与调解。复议机关不能强迫任何一方接受调解方案。只有双方自愿参与,才能保证调解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比如,如果行政相对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复议机关就不能强行进行调解。 再者,全面了解案情是关键。复议机关工作人员要深入调查,充分掌握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法规适用等情况。了解双方的诉求和争议焦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工作。例如,在土地征收补偿的复议案件中,要了解征收程序是否合法、补偿标准是否合理、被征收人的实际损失等情况。 此外,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也很重要。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用面对面调解、背对背调解等方式。面对面调解可以让双方直接沟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背对背调解则可以避免双方直接冲突,复议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分别与双方沟通,了解他们的底线和诉求,然后进行斡旋。 最后,注重调解技巧。在调解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双方的意见,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同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双方解释法律规定,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还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达成调解协议。比如,在解释法律规定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双方更容易理解。 总之,做好行政复议调解需要复议机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充分尊重双方意愿,全面了解案情,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调解技巧,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行政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