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车后伤残鉴定是怎么做的?


撞车后进行伤残鉴定是确定伤者伤残程度和后续赔偿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伤残鉴定的相关内容。首先要明确,伤残鉴定是指对伤者的身体损伤程度、功能障碍情况等进行评估,确定其伤残等级。这对于伤者获得合理的赔偿至关重要。在撞车事故发生后,一般需要等伤者的病情相对稳定后才能进行伤残鉴定。这是因为在病情不稳定时进行鉴定,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伤者的最终伤残情况。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九十二条,因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需要进行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由各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资质的机构进行,但财产损失数额巨大涉嫌刑事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委托。通常来说,有两种途径可以启动伤残鉴定。第一种是当事人自行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咨询律师、向相关部门查询等方式,选择信誉良好、具有合法资质的鉴定机构。在选择鉴定机构时,要注意查看其是否具有相应的鉴定资质和专业能力。第二种是申请人民法院委托鉴定。如果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鉴定结果存在争议,或者双方无法就鉴定机构的选择达成一致,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指定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在进行伤残鉴定时,都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1. 入院记录,它详细记录了伤者入院时的病情、症状等信息。2. 出院记录,包含了伤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出院时的身体状况等。3. 出院小结,是对整个住院治疗过程的简要总结。4. 病历本,记录了伤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5. 疾病诊断证明书,由医生出具,明确伤者所患疾病的诊断结果。6. 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X片、CT及诊断报告等影像学资料,这些资料可以直观地反映伤者的身体损伤情况。7. 交通事故认定书,它确定了事故的责任划分。8. 伤者身份证或户口本,用于证明伤者的身份信息。鉴定机构在收到这些材料后,会安排专业的鉴定人员对伤者进行检查和评估。鉴定人员会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伤者的伤残情况进行判断,并出具伤残鉴定意见书。这份意见书是确定伤者伤残等级和赔偿数额的重要依据。总之,撞车后进行伤残鉴定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准备好相关的材料,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