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怎样立案?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遗弃罪的立案相关内容。 首先,要明确遗弃罪的构成要件。从主体方面来看,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比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这些基于婚姻、血缘等关系产生的扶养义务是受法律保护的。例如,在正常的家庭关系中,父母有责任和能力抚养未成年子女,保障他们的生活、教育等基本需求。 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这里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包括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况。“情节恶劣”通常指因遗弃而使被害人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遗弃者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入危难境地的;遗弃行为致使被害人身体严重损害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等。比如,子女将年迈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赶出家门,导致父母在外流浪,饥寒交迫,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情节恶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关于立案流程,一般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会对案件进行审查。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在准备材料方面,要尽量提供能够证明遗弃行为存在的证据。比如,医院的诊断证明,用以证明被遗弃者的身体状况;相关的证人证言,像邻居看到遗弃行为发生的情况;还有一些能够反映双方关系和扶养义务的证明材料,如户口本等。 总之,遗弃罪的立案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通过合法的流程并准备充分的证据来启动。如果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