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请求该如何提出?


再审请求是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等,认为有错误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再次审理的一种请求。这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救济权利,目的是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裁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再审请求的提出主体通常是案件的当事人。当事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错误,或者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都可以申请再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其次,申请再审要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这些特殊情形包括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再者,提出再审请求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一般来说,要提交再审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请再审的法定情形及具体事实、理由,并声明对原裁判认定的基本事实、证据和裁判结果无异议的部分。同时,要附上生效法律文书副本,以及支持再审请求的相关证据材料等。 最后,关于再审请求的审查和处理。人民法院会对再审申请进行审查。经过审查,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裁定再审;不符合再审条件的,裁定驳回申请。一旦决定再审,法院会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在再审过程中,原判决、裁定的执行通常会被中止,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总之,提出再审请求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