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诉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是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的有效时间范围。把握这个时效对于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里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就是指劳动者有证据证明自己已经知晓权利被侵害,或者按照常理应该能够发现权利被侵害的情况。例如,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收到工资条发现工资数额不对,这就是知道权利被侵害;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时发放工资,即便劳动者没有看到工资条,按照工资发放的常规时间,也能推断出权利可能被侵害,这就属于应当知道。
该条法律还规定,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比如,劳动者发现工资被拖欠后,向用人单位提出补发工资的要求,这就是向对方主张权利,此时仲裁时效就会中断,从用人单位回应或者拒绝等情况发生时起,仲裁时效重新开始计算一年。
另外,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不可抗力通常是指不能预见、不能 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等。其他正当理由可能包括劳动者突发重大疾病等。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也就是说,如果劳动者在职期间,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无论拖欠多久,劳动者都可以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随时申请仲裁。但如果劳动者离职了,就需要在离职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
劳动者要把握好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诉时效,平时要留意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同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证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证明自己的主张。如果对时效问题仍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或者劳动仲裁机构。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电瓶车罚款不交会有什么后果?
办理营业执照需要带什么?
订房入住保障有什么作用?
苗木普通发票是否可以抵扣进项税?
一般纳税人所得税是怎样规定的?
中标额和开票金额是否一致?
律师转所手续的流程是什么?
购买小产权房后产生争议要求退钱却遭拒,这属于诈骗吗?
商标注册下来了是否还会造成侵权?
企业营业执照办理需要什么资料?
怎样辨别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摩托车报废没注销是否影响换驾驶证?
处理交通事故本人不去是否可以?
商业秘密罪未达到50万会判多少年?
申请法律援助需要提交哪些证明材料?
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债务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吸收合并过程中债权主体变更该如何处理?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