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车祸肇事者逃逸该怎么处理?


当发生车祸且肇事者逃逸时,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方式及相关法律依据。首先,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报警。因为警方拥有专业的侦查手段和资源,能够迅速展开对逃逸者的追捕工作。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道路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在警方到达现场后,会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他们会收集各种与事故相关的证据,比如现场的车辆痕迹、刹车痕迹、散落物等,这些证据对于确定事故责任和找到逃逸者至关重要。同时,警方还会通过调查询问现场的目击证人,获取关于逃逸车辆和肇事者的相关线索,例如车辆的颜色、型号、车牌号以及肇事者的外貌特征等。 如果逃逸者被成功查获,接下来就是确定事故责任。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逃逸的肇事者会被认定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如果能证明受害者自身也存在一定过错,那么肇事者的责任可能会相应减轻。 对于受害者来说,涉及到赔偿问题。受害者可以要求逃逸者赔偿因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如果受害者因伤致残,还可以要求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这些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 此外,逃逸者还会面临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果逃逸行为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