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该如何处理?


当发生交通事故后,以下是正确的处理步骤和相关法律依据。首先是立即停车 ,车辆发生事故时必须马上停车。停车后按规定拉紧手刹,切断电源,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如果是晚上还要开示宽灯、尾灯;要是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须在车后150米外设置危险警告标志。这是为了避免二次事故发生,保障现场安全。相关法律虽未明确具体描述这一动作,但保障交通安全和避免扩大损失是基本原则要求。 其次要及时报案,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告知“110” “120”。在警察来到之前不能离开事故现场,不可隐匿不报。《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有义务保护现场并及时报警。报警的同时也可向附近的医疗单位、急救中心呼救、求援。如果现场发生火灾,还应拨打“119”。 然后是保护现场,要保护现场的原始状态,包括车辆、人员、牲畜和遗留的痕迹、散落物不随意挪动位置,适当拍摄一下视频跟照片。如果为抢救伤者,必须移动现场肇事车辆、伤者等,应在其原始位置做好标记,不得故意破坏、伪造现场。这是因为现场情况对于交警认定事故责任非常关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明确了保护现场的重要性和要求。 接着是抢救伤者或财物,当事人确认受伤者的伤情后,能采取紧急抢救措施的,应尽最大努力抢救,包括采取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等,并设法送就近的医院抢救治疗。对于现场散落的物品及被害者的钱财应妥善保管,注意防盗访抢。在有可能发生大火、爆炸险情的时候,应及时采取措施排除。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法律也鼓励和要求当事人积极救助伤者。 还要做好防火防爆措施,事故当事人还应做好防火防爆措施,首先关掉车辆的引擎,消除其他可能引起火警的隐患。事故现场禁止吸烟,以防引燃泄漏的燃油。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时,危险性液体、气体发生泄漏,要及时将危险物品的化学特性,如是否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及装载量、泄漏量等情况通知警方及消防人员,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最后是协助现场调查取证,在交警勘察现场和调查取证时,当事人必须如实向公安交通管理机关陈述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不得隐瞒交通事故的真实情况,应积极配合协助交警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并听候公安交警部门处理。这是当事人的法定义务,如实陈述有助于交警准确认定事故责任。后续还可能涉及交通部门现场勘查、责任认定、组织赔偿调解等流程,如果调解不成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若一方不履行判决可申请强制执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