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交通事故后受伤该怎么处理?


当遭遇交通事故并受伤时,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首先是现场急救与报警。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受伤,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的帮助,让他们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尽快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向交警准确告知事故发生的时间、详细地点、事故情况以及人员受伤情况等信息。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其次是保护现场。在等待交警和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如果情况允许,尽量保护好事故现场。不要随意移动车辆和相关物品,因为现场的痕迹和物品摆放等情况对交警判断事故责任非常重要。若需要移动受伤人员,应做好标记,比如用石头或其他物品标记车辆轮胎的位置等。 然后是配合调查。交警到达现场后,会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询问。此时,要如实向交警陈述事故发生的经过,不要隐瞒或歪曲事实。提供的信息越准确,越有利于交警准确认定事故责任。同时,要听从交警的指挥和安排。 再者是就医治疗。被送往医院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如实告知医生受伤的过程和身体的症状。保存好所有与治疗相关的资料,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这些资料在后续的赔偿处理中非常关键。 最后是协商赔偿或法律途径维权。治疗结束后,如果伤势较轻,双方可以在交警的主持下进行协商赔偿事宜。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