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当事人不追究会怎样处理?
我遭遇了盗窃,但是考虑到盗窃者可能有难处,我不想追究他的责任了。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是就不追究盗窃者的责任了,还是依然会对他进行处罚?
展开


在盗窃案件中,当事人不追究的情况,其处理方式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即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自诉案件主要是指被害人自己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而公诉案件则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在我国,盗窃罪属于公诉案件。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个人权益,同时也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所以,即使被害人不追究,也不影响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的处理。 一般来说,如果盗窃行为达到了刑法规定的立案标准,公安机关会依法进行立案侦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一旦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不过,被害人不追究的态度在司法实践中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被害人出具了谅解书,表示不追究盗窃者的责任,那么在量刑时,法院会将这一情节作为从轻处罚的考量因素。比如,原本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的案件,因为被害人的谅解,可能会判处两年或者更短的刑期。 综上所述,虽然当事人不追究,但由于盗窃罪是公诉案件,司法机关依然会按照法律程序处理。不过,当事人的态度会对最终的量刑产生影响。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