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中该如何审理离婚案?


在再审程序中审理离婚案件,和普通程序有一定的区别,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了解再审的启动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对于离婚案件,涉及判决离婚的部分,一旦生效,婚姻关系就解除了,这部分一般不能再审。但如果是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问题,符合再审条件的,可以申请再审。 接下来是再审的审理程序。再审程序一般会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合议庭会对原审的卷宗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双方提交的证据、庭审记录等。如果有新的证据,当事人应当在再审程序中及时提交。新证据可能会对案件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如果一方在再审中提交了之前未发现的关于对方隐藏财产的证据,法院会根据新证据重新审理财产分割的问题。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会重点审查原审判决是否存在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或者程序违法等问题。如果发现原审判决存在这些问题,法院可能会撤销原审判决,重新作出判决。对于事实认定,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结合庭审情况,对案件事实进行重新认定。在法律适用方面,法院会严格按照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进行裁判。 另外,再审案件的审理期限也有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总之,再审程序是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进行再次审查的程序,目的是保障司法公正,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在再审中审理离婚案,法院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审理,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