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商品房按揭纠纷该如何审理?


预售商品房按揭纠纷的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法律过程,以下将从相关概念、审理依据以及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预售商品房按揭的概念。预售商品房按揭是指购房人在支付首期规定的房价款后,由贷款银行代其支付其余的购房款,将所购预售商品房抵押给贷款银行作为偿还贷款履行担保的行为。这种方式常见于房地产交易中,让购房者能够提前实现住房需求,同时银行也通过这种方式拓展业务。 在审理预售商品房按揭纠纷时,依据的主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物权编关于抵押的规定,对于预售商品房按揭中涉及的抵押物的设立、变更、消灭等问题有明确的规范。合同编则对购房合同和按揭贷款合同的订立、履行、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比如,根据《民法典》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审理流程方面,法院在接到此类纠纷案件后,首先会进行立案审查,确定案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符合条件的,会进入审理程序。在审理过程中,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举证和质证。购房者需要提供购房合同、按揭贷款合同、付款凭证等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银行和开发商也会提供相应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庭审情况,判断纠纷的性质和责任归属。如果是开发商的原因导致纠纷,比如房屋质量问题、逾期交房等,开发商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是购房者的原因,比如未能按时偿还贷款,银行有权按照合同约定要求购房者承担责任。 最后,法院会根据审理结果作出判决。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上诉。整个审理过程严格遵循法律程序,以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