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疑似酒驾肇事逃逸?


在探讨如何认定疑似酒驾肇事逃逸之前,我们先来分别了解一下酒驾和肇事逃逸的概念。酒驾,简单来说,就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而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时,就属于醉酒驾驶。肇事逃逸则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行为。 要认定疑似酒驾肇事逃逸,首先得确认有交通事故发生。这是整个认定过程的基础,只有存在事故,才可能存在后续的酒驾和逃逸问题。这里的事故,不管是轻微的剐蹭,还是严重的人员伤亡,只要是涉及到车辆之间或者车辆与其他物体、人员发生碰撞等情况,都算在内。 其次,要判断驾驶人是否有酒后驾驶的嫌疑。这主要通过检测驾驶人血液、呼气中的酒精含量来确定。常见的方式是交警使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进行初步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有酒驾嫌疑,还会进一步进行血液检测来确定具体的酒精含量。不过,在肇事逃逸的情况下,驾驶人往往会逃离现场,可能无法及时进行酒精检测。这时,就要结合其他证据来判断是否存在酒驾嫌疑。比如,现场的证人证言,如果有目击者看到驾驶人饮酒后驾车,或者闻到驾驶人身上有酒味;还有车辆的行驶状态,酒驾的人开车时可能会出现蛇形行驶、频繁变道、车速忽快忽慢等异常情况。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确定驾驶人是否有逃逸的故意和行为。判断驾驶人是否有逃逸故意,要从其行为来推断。如果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停车处理事故,而是直接驾车离开现场,一般就可以认定有逃逸的嫌疑。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驾驶人因为受伤需要去医院治疗,或者是为了找人帮忙而暂时离开现场,并且有证据证明其有返回现场的意愿和行为,这种情况就不能简单地认定为逃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而对于肇事逃逸,该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总之,认定疑似酒驾肇事逃逸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和证据,以确保准确地适用法律,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