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事实劳动关系指的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虽然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劳动关系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比如一些小公司不规范操作,或者一些临时性工作等,都可能导致事实劳动关系的产生。 要认定事实劳动关系,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主体资格,这是认定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需要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像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者则要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具备劳动能力。比如说,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就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其次是劳动行为的给付。劳动者要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并且这种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例如,在一家餐厅工作的服务员,其提供的服务就是餐厅业务的一部分。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进行管理,安排工作任务,监督工作过程等。比如,用人单位会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等。 劳动报酬的支付也是一个重要的认定因素。用人单位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和周期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支付方式可以是现金、银行转账等,周期可以是月、周等。如果用人单位一直按时给劳动者发放工资,这就是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证据。 另外,还可以参考其他一些方面。比如,劳动者是否接受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约束,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等。在实践中,认定事实劳动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却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总之,认定事实劳动关系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判断,并且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